海外法官辭任︱不同意岑耀信言論 李家超:英官員試圖將司法影響力「武器化」

政治

撰文: 區綽彥

發布時間: 2024/06/11 16:00

最後更新: 2024/06/11 18:40

分享:

分享:

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曾耀輝攝)

上星期辭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撰文指,香港法治受嚴重損害,形容香港正由一個充滿活力和多元的地方變成極權。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1日)表明,不同意他的言論,批評英國官員和政客,試圖將英國的司法影響力「武器化」,針對中國和香港特區,強調不會容許這些事情發生,會全面保障法官。

岑耀信在英國《金融時報》,以「香港法治面臨嚴重危險(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為題撰文,首先提到5月30日47人案的判決,案中14名不認罪被告裁定罪成。他認為,判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也不一定意味法治已死,不過是香港司法部門日益萎靡不振的徵兆。他批評《港區國安法》嚴重限制法官的自由度,人大也可透過釋法推翻法院的判決,藉此權力對付對手。他稱,之前留任終院是希望有助維護法治,惟「恐怕已不再現實」。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指:

一位法官可以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政治制度,他亦可以喜歡或不喜歡某條法例,但法官的專業是要按法律原則和證據,正確地詮釋這些法例,不論其個人對於這條法例有任何政治看法,不是從他的政治立場出發。

李家超:岑耀信說法前後矛盾

李家超又批評,在2021年,岑耀信曾經拒絕參與由英國政府鼓動的政治杯葛,岑耀信當時曾經引用例子,就是香港在英治時期沒有民主,但法治的維持是靠當時的法官,按當時的法律和證據作出裁決,令法治得以維持,民主和法治是兩回事,不應混為一談。李家超認為,岑耀信近日的言論,與他當時的一些說法有所矛盾。李家超讚揚,本港法官勇敢面對外國干預和壓力,遺憾他們被少數同事背棄。

張舉能:不同意裁決不能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混為一談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強調,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而兩者皆是香港司法機構一直致力恪守的使命。他認為,在個別案件中取得適切的平衡並不容易,案件結果亦偶爾引起爭議,「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則是另一回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他感謝岑耀信過去對終審法院工作的貢獻。

大律師公會:司法機構的角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香港大律師公會4點回應:

1. 香港在過去幾年一直面對著不少挑戰,司法機構的角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2. 正如公會在2024年6月7日發出的聲明所述,公會對司法機構獨立運作有絕對信心,並促請公眾支持法官的工作及任何維護香港法治及保障司法獨立的努力。

3. 法官只能基於在其席前的法律論證及證據就案件作出判決。

4. 公會不會就任何個別法庭案件的評論作出回應,特別是部份仍在審理中的個案。

麥嘉琳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  海外非常任法官將減至七人

另外,司法機構證實,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麥嘉琳不再續任,其任期將於今年7月底結束。麥嘉琳退任後,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人數將進一步減至七人。

加拿大傳媒報道,麥嘉琳發聲明稱,已在上月24日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指,考慮到年屆八十歲,因此七月廿九日任期屆滿後,決定退休。 她指,多年來,服務香港市民是她的榮幸,對本港法官的獨立性、維持法治的決定有信心。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